欢迎您进入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
-
-
-
-
技术研发近年来,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比例高达12.5%。花数百万元配备了先进齐全的科研设备,设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公司积极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从强化人才培养、强化科技创新、强化产品研发、强化产品质量入手,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公司科研团队先后引进了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领域知名专家丁成章教授等高端人才,全力打造一流科研创新团队
-
建筑体系冷弯型钢结构体系是一种密肋型板墙体系,源于轻木结构。该体系以“肋”(间距一般为400~600 mm的冷弯型钢墙柱、楼盖梁和屋盖梁)承受重力荷载并要求上下对齐直接传递重力荷载,以“板”(各类剪力墙板)抵抗由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产生的侧向作用力
-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疫情过后,我国乡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岁末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笼罩着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全国。在凶猛的疫情面前,全体中国人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守望相助,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为了抗击疫情,为配合抗疫工作,亿万中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不出门,不串门儿,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昔日喧嚣的城市和乡村仿佛按下了暂停键,2020庚子新春佳节注定了与以往不同。在企盼、惶惑、焦灼、感伤等情感的扭结中,这一中国最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有了不一样的味道和色彩。
目前我们虽不能断定疫情的拐点已到来,但随着国家不断探索发现规律,依靠运用科学,使应对抗击灾难更加科学、规范化,处置能力不断显著提升。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科学防治、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此次抗击非冠疫情,激发了全国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也引发了社会舆论对我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反思。日前著名经济学家李铁就撰文指出,中国发生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上一次是在北京,时隔十几年之后,又发生在武汉。类似的事件先后发生在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我们应该反思,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将来遇到的挑战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更多的挑战却显示在社会层面。他认为,这次的疫情如果发生在50万人以下的中小城市,对其的控制和管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结论显而易见,肯定要比特大城市的管控要容易的多。即使“封城”也不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而且可以迅速地在有限的空间内对疫情加以控制,人口的流动规模和范围,也不会像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那样能影响到全国和其他国家。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终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经过了40年快速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已成为一个流动的中国。很多农业转移人口虽然工作在城镇,但未在城镇落地生根,形成春运人流潮。几亿农民离开了以前的土地进入城市,农村的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农村只有老人,感觉农村不断成为被人们抛弃的对象,即使这样,还有人不断的想方设法从农村到城市,但是这次的疫情好像给这种无休止的城市化按下了暂停键,农村的优势又重新展现了出来。相关研究机构认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疫情过后,我国将迎来逆城市化发展进程,乡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1月份新闻发布会。对于2020年在投资领域进一步的发力方向做了介绍。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说,2020年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和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国家发改委将聚焦产业升级、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扎实推进落实补短板、稳投资各项重点任务。据悉,2019年全年,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7个,总投资13292亿元。
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根据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各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在实现公路、电力、电话“村村通”基础上,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升级和向纵横延伸发展。2013年至2016年,新增406个乡镇和5.96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99.0%和96.7%。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以村庄绿化、村容整洁为主要特征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快速推进。2016年,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90%。不少乡镇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村庄家家户户喝上了清洁饮用水,一些地方的农村厕所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畜禽养殖场粪污得到资源化回收利用。
农房建设走上规范化道路
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多数市(市、区、旗)建成示范农房;到2035年,农房建设普遍有管理,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普遍改善,农村基本住上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宜居型农房。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兴起,一大批农民住上了楼上楼下、前有阳台后有院落的绿色装配式宜居性农房,完善了小区道路、绿化、亮化、污水处理、电信网络、给水等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达到甚至超过城市小区建设标准。
乡村医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
此次疫情表现出我国现有医疗与公共卫生系统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实际情况是,除北上广深杭等发达城市外,许多大城市三甲医院数量不足、设施配置不到位,而中小城市和乡村各级医疗资源配置更是不齐全、不合理,医疗设施、医治水平参差不齐。这就是大城市、大医院往往应接不暇的原因,中、小城市已有的各级医疗机构设施差别太大,小医院整体上普遍存在各种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的情况,所以老百姓就都往大医院跑了。
我们对比发达国家的医疗体系可以看到,美国、日本即使是小医院,配备的设施也是和大医院一样的。所以对各个城市医疗防疫系统的补全以及高质量设备的投资,就是公共设施消费的具体内容,政府投入的每一台设备也就变成了方便民众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求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补齐“三农”短板。可以预见的是疫情过后,乡村医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和发展。
5G技术的发展让乡村云办公变成可能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依托于云计算的“云办公”模式变得炙手可热。为了助力疫情防控,各大服务商纷纷推出工具以支持,而很多人性化的企业也相继响应。相关机构预测,到2023年,网络会议在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将达到42.8%。尤其在本次疫情爆发后,更多人看到云视频办公的移动性、便捷性等优势,使得这方面的需求得到快速爆发增长。我们相信随着5G时代的来临,以云视频为代表的移动化、智能化办公正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云办公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城郊或乡村工作和生活。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们相信,疫情过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农民当地就业,不再大规模进城,城市人才、资金等要素加速回流到乡村,城乡由过去的二元割裂逐渐走向良性互动。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走出一条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
一个“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城乡高度融合的盛世中国正向我们走来。

手机网站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