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进入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吴山镇牌碑路与青年路交口

邮箱:hfgrkj@sina.com


国瑞建筑科技服务热线:

13956034318/13955128846

美丽乡村的“委员作业”——市政协委员仇多宏在 “双联双创”中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我原来住的是全村最破的房子,现在住上了全村最好的房子。”在长丰县吴山镇官府社区土地增减挂项目集中安置点,村民张宏乐呵呵地说。

  这个美丽乡村项目,就是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承建的,合肥市政协委员仇多宏担任董事长。公司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运用装配式建筑创新技术建设宜居型装配式农房,其建造技术和推广模式受到住建部高度肯定,被誉为全国先进宜居型农房建设“安徽样本”。


  “市政协开展的‘双联双创’活动,为我立足企业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为我写好‘委员作业’,提供了新的平台。”仇多宏说。

01 源于汶川的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住房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但农房建设大多是自建自管自用,建设管理和技术指导不足,存在功能不完善、资源能源消耗严重、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突出等问题。我国每有地震,伤亡人员多在农村,究其原因是由房屋倒塌导致。
 
  2008年,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仇多宏随安徽省援建团队参加了重灾区松蕃震后重建工作,亲眼目睹了地震现场所发生的一切,那些场景对他的内心造成的冲击和影响,既使事隔十多年仍然难以平复。作为一名建筑工作者,如何为广大农民建造出既安全抗震又经济舒适的宜居型农房,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心头。为了了解发达国家绿色农房发展历程,学习其先进的建筑工艺、生产建造技术,他率研发团队多次赴欧美、日本等国家考察,同时对我国农村建筑市场进行广泛调研,深入了解农村住宅情况、经济发展现状,认真研究国家及各省、市关于建筑业、乡村建设、旅游、养老等行业相关政策,邀请知名专家充分论证,新成立了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农房的创新与研发。

 
  10多年来,仇多宏推动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科研院校(所)深度合作,研发出结构、保温、围护一体化复合墙板,创建了国瑞冷弯薄壁型钢轻聚合物复合墙体建筑技术体系,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住建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冷弯薄壁型钢-轻聚合物复合墙体”装配式建筑产品被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列为2019年安徽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参与编制了安徽省建设工程团体标准《冷弯薄壁型钢—轻聚合物复合墙体建筑技术规程》;《冷弯薄壁型钢轻聚合物复合墙体建筑技术》农房建造技术体系入选住建部第一批《宜居型农房建设先进适用技术与产品》目录;吴山镇“官府人家”宜居型装配式农房项目入选住建部全国52家《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A级装配式建筑范例项目,全国仅有一家宜居型装配式农房项目获此殊荣。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办的“绿色建材助力乡村振兴技术交流会”上,长丰县推广应用装配式农房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宜居型农房建设“安徽样本”。 

02 建设让农民群众说好的房子

  宜居型装配式农房是把在工厂加工制作好的装配式构件和部品运送到建设现场,通过可靠的装配连接方式建造而成,设计科学,施工快捷,质量好,装饰装修一体化,绿色环保,舒适性和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为了让农民群众充分体验到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长丰县先后在义井乡、吴山镇、双墩镇等乡镇土地增减挂安置房项目中开展推广应用宜居型装配式农房试点工作,仇多宏所在的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任务。

 
  目前,已建成宜居型装配式农房600余幢,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农房建筑风格为江淮民居风格,户型丰富多样,单体建筑面积从100—160平方米不等,项目建设采用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创新技术,提高了农房建筑质量,改善农房舒适性和安全性,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搬进新居的村民对《安徽日报》记者说:“这房子不仅材料先进,而且设计得也好。外观好看不说,空间布置也合理。前面有院子、后面有露台,很符合我们村里人的生活习惯。”  

03  创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为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仇多宏委员带领国瑞公司,在宜居型装配式农房小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了防止农房建成后出现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现象,国瑞公司向宜居型装配式农房小区每户赠送装配式院墙及橱柜等生活配套用品,大大提升了农房的宜居性,仅此一项企业每年要拿出数百万元。新房交付后,公司售后人员定期上门随访,引导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珍惜和维护好优美、整洁、有序的美好家园。

 
  “十四五”时期,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仇多宏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两为两上”的要求,立足本职工作岗位,积极投身“双联双创”,为建设生态宜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作出贡献。